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寻访贵阳“诚信故事”

发表于2011-11-23
 昨日上午,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对市区的部分报摊进行走访。结果发现,贵阳市区“不差钱”的无人报摊至少有7家。
   而在记者对“诚信贵阳”话题的调查中,不止是无人报摊,在其他方面,也能看到诚信的影子……

   “诚信报摊”贵阳至少有7家

发表于2011-11-23
 镜头一

   11月22日上午10:40,黔灵西路与上合群路交叉处。
   无人报摊史:1年。每天卖200份报纸。

发表于2011-11-23
 来自黔西县的王珍荣,正在自己的小报摊前忙活。在把报纸摆放完毕便开始给老客户送报后,报摊前只剩下一个用绳子绑在电杆上用来收钱的塑料袋。“虽然我不在,顾客都晓得把钱放进塑料袋里,不管卖出去多少份报纸,钱一般都不会少。”王阿姨笑着对记者说:“有时我不在又遇上下雨,旁边那家卖卤味的老板还会找来塑料布帮我盖报摊。”
发表于2011-11-23
镜头二

   上午11:15,在鹿冲关路大营坡立交桥下。
   无人报摊史:2年。每天卖300份报纸。

发表于2011-11-23
 在这里卖报的陈志秀则开了一个“小分店”——离陈的主报摊约30米远的沙河花园公交站旁,几张简单的纸壳上放着一叠报纸,还有一个收钱的塑料罐
发表于2011-11-23
。“公交站来往的人较多,在那里可多卖点。我一个人两个摊子又要送报,很难忙得过来,都是顾客自觉付钱、找零的。”陈说
发表于2011-11-23
在她的分报摊前,记者看到,几张面额五角的纸币正夹在未售出的报纸缝里。据介绍,这些都是顾客自己放的买报钱,摊主不在他们又怕钱被风吹走,就把钱夹在报缝里了。
发表于2011-11-23
镜头三

   上午11:40,大营坡一家建设银行前。
   无人报摊史:半年。每天卖100份报纸

发表于2011-11-23
 来自大方县的彭显芬,在这里摆了一个无人报摊,她说:“我清晨7点多摆好无人报摊,然后送报,顾客自己把钱放在这里,中途回来收一次钱后继续送。不用担心别人取报不给钱的,大家都是一个相信一个,实际上钱也从来没少过。”  
发表于2011-11-23
记者在安云路、九华路、野猫井公交站牌等处,也发现有这样的“不差钱”的无人报摊,加上黄友翠的无人报摊,贵阳市区至少有7家这样的“诚信报摊”。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