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几经波折,投资商铺悟出“真经”

发表于2009-04-30
 长相敦厚的张先生,目前从事装修生意。他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家境普通,大专毕业后就开始跟着亲戚做小生意,“最辛苦的时候,常常想,以后要是能像租铺给我们的那个小业主一样,每月过来收几万块的月租然后就喝茶逛街去,该是多么幸福的生活”。或许正是这种对比,使张先生在事业有起色后,逐渐向“包租公”的角色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先生的父母在临退休前,终于由单位分了一套在天河六运一路的三室一厅房改房。由于他们的房改评分较低,因此分到的房子是正对马路的一楼,周边噪音很大。而比张先生父母职位高的同事,选择的都是小区里面最安静的中层单元。

十多年过去了,因这套房子邻近广州著名购物中心天河城及地铁站,周边日益繁华,到2007年年底,这套房子已经变成了商铺,月租也上涨至近5万元,曾经有客户开价1000万元购买,但张先生都没有答应。“我发现投资商铺的利润其实比住宅更高,选中潜力地段,是投资商铺成功的第一步。”张先生说。

2003年,已经小有积蓄并尝到投资商铺甜头的张先生又购买了两个商场铺,它们位于日后闻名广州的问题商场———康王商业城。他表示,当时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商铺投资的经验,还听说商业城有“政府股份”,就判断肯定不会有问题,于是以约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买入了两个小型铺位。结果后来开发商延期一年多才交楼,并改变规划设计,加上整个商场都是小铺位,没有旗舰店进驻,招租不理想。张先生一度非常担心自己的铺位将烂尾,40多万元就会打水漂。商场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铺位没有租出去,但是他依然要每月交纳不菲的管理费。

“后来自己总结教训,商场铺不比街铺,一定要有很明确的规划,有号召力强的商家进驻,而且开发商不能把铺卖散,统一经营才能做好。”在2003年同期,张先生还曾介入过另一地铁物业地王广场。当时他想给父母找点消遣,于是签下5年长租约,租下了两个小铺位让他们卖成衣。结果这个地铁物业虽然与著名的青少年消费区“流行前线”只有一墙之隔,但因人气全部被“流行前线”分流掉,足足守了3年才开始有起色。2007年,张先生将铺位转租,获得了5万元的转手费。

“这笔投资等于是只打了一个平手。它教育了我另一个选铺的道理:邻近的旺场商铺只会分流你的客源,并不能带来更多客源。”

几经寻觅,2005年张先生在六榕寺附近买下了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小街商铺。“买这个商铺的考虑是六榕寺不会搬迁,而且由于是珍贵文化遗产,附近有很旺的香烛、佛教用品一条街,很多人过来拜神都会在这里消费。而且广州人喜欢在家里摆吉祥用品挡煞气,客源有保证。”目前,张先生的六榕路铺位租金比三年前上涨了20%左右,商铺市价则涨了近50%。此外,张先生还在一些大型的小区周边买了100平方米左右的饮食铺位,其中,2004年买的龙口西商铺租金及价格都有40%以上的升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