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山与海携手发展十年情深--深圳市党政代表团,满载着鹏城人民对贵州人民的深情厚谊,赴贵州省学习考察,共同展望黔深合作发展美好前景

发表于2006-11-01
山与海携手发展十年情深!
 2006年11月01日  03:22    深圳特区报 


10月30日,由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率领的深圳市党政代表团,由深圳飞往贵阳,穿过一马平川的珠三角平原,向西北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这片平均海拔1100米、以喀斯特地貌和多彩民族风情闻名于世的秀美山川,山山水水正浸透着金秋的喜悦。已收割的田野间,一堆堆草垛整齐排列,展示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正经历了沉甸甸的收获。今年是国家对口帮扶政策实施十周年。十年前的5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圳等四个沿海计划单列市与贵州省结成帮扶对子,从而拉开了深圳与贵州毕节地区、黔南州之间对口帮扶、携手发展的序幕。十载牵手,山海情深。深圳市党政代表团此次访黔,带来了鹏城人民对贵州人民的深情厚谊。然而,给人感受更强烈的,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和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奋力前进的坚实步伐,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犹如这个秋天一样的成就与收获,是深黔合作发展的美好前景。热情贵州让人感动抵达贵阳机场,细雨之中,仍可清晰地看见机场跑道附近那座被“削”去大半截的山头。有人告诉说,贵阳龙洞堡机场是在“铲”平了48座山头后建成的。一踏上这片热土,贵州人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让代表团成员感动。让人感动的,还有贵州同志的热情。代表团才下飞机,就在机场贵宾厅里,受到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林树森,副省长禄智明的热烈欢迎。林树森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来,深圳对贵州的帮扶力度很大,把对口的贵州毕节地区、黔南州的发展,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来抓,贵州人民一提到深圳就发自内心地充满了感情。当天下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省政协主席孙淦,省委副书记黄瑶、王富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正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副省长禄智明在代表团下榻的花溪迎宾馆,亲切会见了李鸿忠、许宗衡、白天、戴北方、庄礼祥、卓钦锐、姜忠等深圳市党政代表团成员。石宗源代表贵州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3900多万各族人民,热烈欢迎深圳市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诚挚感谢对口帮扶十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给予贵州的大力支援和无私帮助。他说,贵州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深圳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很强的经济、科技、人才、资本和区位等优势,两地互补性很强。“深圳和贵州就像亲戚一样,应该常来常往。”石宗源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深圳代表团来贵州考察,有更多的深圳企业家来贵州投资兴业,以进一步加大两地之间的合作力度,扩大合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贵州同志的热情和真诚,贵州人民抢抓机遇谋发展的精神状态,给深圳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贵州蓄势待发在贵州学习考察,对什么印象最深?答案一定是贵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这一点,尤其让深圳的同志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与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座谈时,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这样认为: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贵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最快、最好体现在哪里?一是“历史性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发生历史性变化。黄瑶举例说:贵州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517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3万公里以上,基本实现省会城市与市州地之间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联结,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1%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我们还新建了四条铁路和四个支线机场,建设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这使得贵州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黄瑶这样认为。二是“历史性突破”,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印证这个历史性突破,贵州的同志提供了一组数字:近5年来,贵州新增电力装机容量824.3万千瓦,是建国以来前57年总和的1.7倍。“目前,黔电送粤负荷已达400万千瓦。我们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能源基地,希望能够更好更多地为广东、深圳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林树森向深圳市主要领导表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贵州直送深圳的输电线路。如果这一工程能够如期完成,明年贵州将向深圳提供更多的电力支持。”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而又独特的省份,堪称旅游资源的宝库和迷人的天然公园,加之有宜人的气候、神秘的生态景观,使这里成为独特的旅游胜地。贵州人深知保护这片秀美山川的重要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正因为这样,近年来贵州的森林覆盖率始终能够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贵州在变,这种变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变。南明河,一条被300多万贵阳儿女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的河流,承载了贵阳人太多的情感。南明河曾历经过九次治理,最成功、最彻底的当数近些年完成的“三年变清”工程。10月31日,李鸿忠、许宗衡一行专程到南明河畔了解治污情况。但见绿草茵茵,河水潺潺,南明河甲秀楼段景致迷人。在河边,贵阳市的同志高兴地说:“几年前,南明河的河水又臭又黑,老百姓都不愿意靠近,而现在,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景变美了,到河边散步的老百姓也多了!”万江社区党总支为社区内的51栋楼房划分党员责任区,秉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困”的理念,在每栋楼最显眼的位置挂上该栋党员责任人的照片、私人联系电话和社区电话,并公开承诺:“群众家里有事既可打电话给社区,也可以直接与党员责任人或党员志愿者联系”。这是代表团看到的贵阳社区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黔深携手十载情深“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精辟阐述。10年前,按照“两个大局”的要求,深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与贵州省的黔南州、毕节地区结对帮扶、合作发展。自此,这个被誉为“大海与高山牵手”的对口帮扶,在深圳干部群众中逐渐形成了“贵州情结”。这种“贵州情结”,是深圳爱心市民丛飞一次次奔波在深黔之间资助山区贫困学生的不倦身影;是每到年节时候,深圳市民为山区孩子捐衣被、捐学费排起的长龙;是自愿到贵州山区从事支教工作的深圳青年写在深山中的无私大爱。而“贵州情结”,用贵州省政协主席孙淦等同志的话来讲就是: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落实中央部署,把对口帮扶当成经济特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孙淦、黄瑶等贵州省领导在与深圳的同志座谈时,对深圳对口帮扶十年的做法、成效赞不绝口。从他们那里,记者得到了一组很少被人知道的数据——10年来,深圳无偿安排贵州省毕节地区和黔南州对口扶持资金5.45亿元,其中包含1亿元教育助学基金;深圳为扶持贵州中小企业发展,安排低息优惠贷款1.4亿元;逢年过节,通过深圳人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捐赠衣被1750万件。还有另一组数据,来自深圳市对口扶持办——10年间,深圳为贵州免费培训各类干部4473人次,协助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19次共签协议金额218.76亿元,深圳-贵州教育助学基金累计资助贫困中小学生7.5万人次,深圳招收贵州籍劳务工37万多人次。10年间,深圳共帮助贵州贫困地区建设道路、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民房改造、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925个,帮助贵州建设“造血型”项目133个,覆盖黔南州、毕节地区等17个县市。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则这样评价:深圳对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的帮扶,“帮到了点子上,扶到了根本上”。就在赴贵州学习考察期间,李鸿忠、许宗衡还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向贵州方面捐赠2006年对口扶持资金5392万元,比上年加大了帮扶力度,并新增加1000万元由贵州省委省政府用于支持发展教育事业。“互相、互补、互动”特区山区10年牵手,深圳贵州合作共赢。在贵州学习考察期间,市委书记李鸿忠谈起深圳对口帮扶贵州10年的体会,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帮扶是互相的,优势是互补的,发展是互动的。“帮扶是相互的”——李鸿忠指出,这些年,深圳固然为对口帮扶贵州做了一些事情。但是,这是深圳作为先发展起来的沿海经济特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思想应尽的职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要时刻牢记: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深圳是全国人民建设起来的特区。没有贵州等广大内地省市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深圳的今天。20多年来,有数十万贵州儿女离开家乡,源源不断地来到深圳,为特区建设抛洒汗水、奉献青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贵州对深圳最大、最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深圳与贵州之间的帮扶从来就是互相的,而不是单向的。“优势是互补的”——李鸿忠说,深圳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具备了体制、机制、资金、市场以及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圳正面临“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劣势也是明显的。正因为这样,当前深圳正全力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真转真变。而贵州作为待开发地区,这里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非常突出,而且会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变得越来越值钱。所以,深圳与贵州各有优势,两地应该利用对口帮扶的“亲戚关系”,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双方合作发展,于贵州、于深圳都有利。“发展是互动的”——李鸿忠指出,正因为深圳与贵州互相帮扶、优势互补,今后应该着力加强发展的互动。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对口帮扶格局,对深圳来说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是与贵州加深合作的重大机遇。当前,深圳的企业有向外投资的需要,有市场扩张的需要,有产品寻求市场的需要。今后,深圳将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到贵州发展,把贵州作为投资兴业的腹地。“贵州的发展空间、发展资源,就是深圳今后发展的优势和新的增长点。”李鸿忠说,贵州的同志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它与当年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培育并形成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深圳在今后的发展中,广大干部群众要特别注意学习发扬这种精神。对李鸿忠的这些观点,贵州省领导深表赞同。两天的学习考察中,黔深双方领导达成共识:把贵州和深圳的合作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共绘黔深合作发展美好前景。
发表于2006-11-0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