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银行松绑?

发表于2006-02-21
2005年房贷市场对于开发商而言,痛并刺激着。时间走过2006年,局面开始转变。

 
在2月14日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工行率先表态,今年该行将适度和有区别地增加房地产业的贷款投放。

“松绑”假象?

一般而言,房贷影响房价的路径分为两条,一条是开发贷款(以及由按揭贷款转化而成的预收款),作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通过其投放规模来影响开发规模,从而影响住房供给;另一条是通过个人房贷影响购房者的消费或投资需求。

2月13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企业对于融资十分饥渴,从近日对上海民间金融市场的调查来看,开发商民间借贷利率已高达20%,有的甚至在30%以上。

据广东省房协发布的《2005年度广东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广东省开发商2005年自筹资金同比出现大幅上涨,涨幅26.84%。在到位资金结构中,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同比下降为1%,这说明国家紧缩银根政策在继续发挥作用。

近日,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发布的《200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授信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土地购置开发面积与投资增幅均呈现负增长趋势,房地产增量市场预售需求增长速度趋缓,这对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是一个极大考验。

从过去一年的情况来看,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工行、建行、中行显得十分低调,四大银行中惟有农行在大张旗鼓进入这一市场。从珠三角、长三角到天津,农行不断对其遴选的房企大规模授信。今年1月,农行又与北京十家房企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提供开发贷款、按揭贷款等综合服务。业内人士评论,农行的“逢低吸纳”并不盲目,而是要趁机争夺大型房企与优质房地产项目,中小开发商仍然很难从农行获得资金支持。
发表于2006-02-21
岁末年初,各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得到的总行考核指标,均比去年有较大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贷款即将“松绑”。尹中立认为,四大银行作为房地产贷款的主力,面临着股改、上市等挑战,大都放缓了业务扩张速度,在政府对房地产业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它们不可能改变对信贷行业投向的判断,在对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选择上,会继续采取从严的标准。

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根据人行去年底下发的信贷投向指引,目前银行对于别墅等高档项目为限制投放,对于中低档住宅项目为审慎投放。此前对开发商资质、自有资本金以及“四证齐全”的要求并未放松。对于已经发放贷款的项目,如果开发商不能如期还款,大部分银行还是会给以“通融”,以贷款展期等方式继续给予支持。

银行不仅对开发贷款投放谨小慎微,而且开始给下属房企“断奶”。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分析师薛凯文介绍说,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银行曾设立公司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此前虽有过局部的整顿、撤离,但银行真正从这一领域大规模退出,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正表明了目前银行对房地产开发风险的判断。

从近期看,开发贷款的继续收紧,并不会造成房价攀升。尹中立分析,在上海等房地产投机较热的城市,当房价大幅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持有不动产,而当房价下跌或涨幅趋缓时,前一阶段的需求就转换成了供给。此外,部分开发商此前大量“捂盘”,囤积了大量的住房,现在也面临着有价无市,难以全身而退的困局。因此,目前这些城市的住房供给所受开发贷款影响有限,仍然是供大于求。
发表于2006-02-21
“弱市”中个贷难刺激购房需求

1月份,光大银行推出固定利率房贷,建行、浦东发展银行亦紧随其后。当业界对银行规避固定利率贷款风险能力的质疑声还未落地,人行就批准了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率先试点,这显然为固定利率房贷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可是,由于国内金融环境有待完善,老百姓对利率把握不准,对固定利率产生的兴趣不大 。

据人行调查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向银行借款”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3.7%,较上季降低0.4%,较上年同期降低0.7%。购房者借款买房的意愿已经开始下降。

表现最显著的还是上海。2月13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2005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截至2005年末,上海全年个人房贷增加199.4亿元,同比少增529亿元,下半年出现连续6个月负增长,7-12月份累计减少117亿元。

面对这种状况,有学者认为,鼓励个人住房贷款,将成为政府继续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手段。在2006年银行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提出,引导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零售业务,完善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能够呼应这一观点的,有央行上海总部在《报告》中指出, 在2005年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上海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2006年,上海房地产信贷运行面临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在个人房贷持续下滑、开发贷款相对平稳的形势下,鼓励个人房贷自然会成为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的题中之意。

个人房贷期限一般较长,风险不可能在短期内暴露出来。尹中立认为,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一个向下的周期,个人房贷未来的违约率会逐渐提高,这对银行而言将十分危险。

薛凯文则表示,选择个人房贷正体现了银行的某种无奈,在信贷资金投放上银行可以选择的行业实际上并不多。银行对个人房贷的种种鼓励政策,能否刺激购房需求,取决于市场对房地产的接盘能力,以及市场是否理性。从目前的楼市来看,观望氛围十分浓厚,银行的鼓励政策很难奏效。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