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媒体评论:购房实名制不是美容刀不必奢求过高

发表于2006-02-16
为了防止开发商和买家违规促销、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炒房行为以及防止某些人将买房当做洗钱手段,近日,建设部准备“通过在签订预售购房合同、预售登记以及最后的产权证上用同一个姓名的购房实名制等制度来遏制炒房现象”。这一消息传出后,遭到了许多人士的质疑和恶评。有人说,这一办法成本极高而漏网之鱼众多,中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的亲友网复杂至极,以他人名义购房可谓轻而易举。也有人说,以前不提实名制,也没有房本上写猫三、狗四的,实名制对楼市作用不大;还有人说实名制会加大转让成本,如果转让成本过高,会减缓二手房的流转,对市场未必是件好事…… 

谁都希望楼市健康、顺眼,但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外国人不是也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实名制作为政府对楼市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人们对实名制奢求过高大可不必。再说,实名制不是美容刀,不可能让楼市想大哪儿大哪儿,想瘦哪儿瘦哪儿,即使是,也仅仅相当于一把割双眼皮儿的小刀,仅仅能做个小手术,它只要起到了它力所能及的作用就行,别像马三立的相声里说的“双眼皮割了,像肚脐眼儿”。 


实际上,实名制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虚一点讲,它透露了政府将继续对楼市加强管理、小火慢熬的态度。从实的方面讲,一方面,实名制有利于提高购房信息的透明度,防止开发商搞虚假销售,减小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有利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便于政府掌握真实的市场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另外,实名制还可以顺手完善个人信用机制。 


说到实名制遭恶评是不是公平,一位开发商老总说,这个政策如果出在2005年中,也许没人关注,但它毕竟是2006年春节后第一个对楼市影响大一点的政策,又对楼市影响有限,遭遇恶评在所难免,就算它生不逢时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