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贵州:再干一个五年 可再造“一个贵州”

发表于2006-02-20
一道简单的数字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承载贵州腾飞期盼的宏伟蓝图——再干一个5年,再造“一个贵州”: 

    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超过1910亿元,比2000年的1029亿元增加近900亿元,我们已经再造了一个贵州;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3400亿元以上,是2005年的两倍左右,这意味着我们将用5年的时间再造一个贵州。 

    作为《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起草小组的主要负责人,省长助理、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孙国强向记者介绍了省委、省政府制定这一目标的科学依据。他说,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十一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10%以上,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据此测算,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3400亿元以上,总人口将控制在4090万人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8300元。即使考虑价格因素并按当前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计算,届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800美元。 

    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是通过用国际常用标尺来衡量和反映我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看,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预示到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和5%以上,不仅城镇居民总体实现小康,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居民也将实现小康,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也将基本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即将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意味着我省在以下四个方面将呈现新的跨越态势: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提高。预计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将由2005年的18.9:41.6:39.5调整到13:44.8:42.2,呈现出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基本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能源和优势原材料基地,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二是城乡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增强,农业剩余贡献增加;贵阳城市经济圈加快形成,各市(州、地)所在地城市和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聚集加快,预计全省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27%提高到2010年的35%左右。三是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预计非公有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27.8%提高到2010年的35%左右。四是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行业将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特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民族制药等领域将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20%,基本完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任务。 

    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也预示全省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多的实惠和享有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 

    一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登上新台阶,居住条件显著提高,营养状况显著提高,出行更加便畅,生活消费结构更加改善。预计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由2005年的8147元和1877元增加到11426元和2396元以上,分别年均实际增长7%和5%以上。二是在人口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预期寿命增加,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预计到2007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分别达到50%左右和15%左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9岁。三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教育娱乐更加丰富,电视机全面普及,精神生活消费支出大幅上升。四是在生活环境方面,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普及。预计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将分别达到40%以上和97%。
发表于2007-04-11


发表于2008-03-23
继续
发表于2009-03-06
[Face023] 我来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