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南明区医药工业大步崛起 成为全区第二大工业产业

发表于2005-11-18
10年前,贵阳市南明区医药工业几乎为零。10年后的今天,该区医药工业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今年1至7月,该区医药工业产值完成16826万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5.9%,全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

    中心城区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对一、二、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高”、“精”、“尖”二产的崛起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南明区区长夏钢如是表达区决策层的共识。

    基于这一认识,该区按照“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食品、医药、机电等优势产业。对于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医药工业,区里更是注入了大量心血。在制定《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快南明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时,均将医药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对医药工业的发展,南明区注重从政策上、资金上、服务上进行扶持,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三力制药公司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还不成规模,为扶持该企业发展,区政府投入100万元资金帮助企业技改,使企业得以快速“长大”,目前年产值超亿元,成为该区最大的医药企业。济仁堂药业以前在贵阳东站租场地进行中药材初加工,环境条件不符合药品生产规范。1998年,南明区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在龙洞堡找到新的生产场地,并帮助办理土地、税费手续,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该企业2002年进行GMP改造缺乏资金购置设备,南明区政府积极协调,为其争取到80万元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同时匹配了80万元挖潜、革新、改造基金,共筹资160万元帮助企业完成了GMP技术改造。2002年以来,区里帮助医药企业获得贷款贴息上百万元,融资5700万元。目前,全区六七家规模制药企业全部通过GMP体系论证,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43个,已投入生产的有30个。

    为打造医药工业“航母”,南明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余亩的笋子林高科技工业园。目前总投资达2亿元的神奇制药集团已经入驻,新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喷雾剂、膜剂5条生产线;贵州民泰制药有限公司建了滴丸、软胶囊两条生产线。即将入驻的还有贵州百祥制药、柏强制药等企业。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源自创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南明区医药工业规模和档次得到快速提升,三力制药、济仁堂、神奇制药、百祥制药、柏强制药、大隆制药、秘奥药业、天齐、华达生物等医药企业和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制药业在南明河畔的快速崛起,正与食品工业共同构成南明区工业跃上新台阶的“双翼”。
发表于2008-03-23
辛苦
上一页|1|
/1页